一、蓝莓产业商业模式多元化
近年来,随着中国蓝莓产业的快速发展,商业模式逐渐多样化。传统的蓝莓种植和销售模式正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包括电商销售、品牌化运营以及深加工产品的开发等。蓝莓农业产业的商业模式多种多样,涵盖了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以下是几种主要的商业模式:
“622”联农带农模式
- 这种模式由龙头企业、村集体企业和农户合作组成,农户以自有土地和大棚成立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和村集体企业提供设施、资金支持及技术指导。蓝莓销售收入按照农户60%、村集体企业20%、龙头企业20%的比例分配。这种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户在种植和销售端的难题,实现了多方共赢。
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 企业通过流转土地建立蓝莓种植基地,提供技术支持和保底收购价格,降低农户种植风险。同时,企业负责种植管理,农户则参与日常管理或务工,从而实现土地流转和就业双重收益。
庄园化管理与产业链一体化:
- 沃田农业等企业通过建立蓝莓种植庄园,采用先进的土壤改造技术和委托加工生产模式,延伸至蓝莓深加工领域(如蓝莓酒、蓝莓果脯等),并推动出口销售。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蓝莓产品的附加值,还带动了当地就业。
农旅融合模式:
- 将蓝莓种植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蓝莓主题公园或观光农业基地,吸引游客体验采摘乐趣。例如,中国蓝莓小镇通过将蓝莓种植与藏马山旅游资源结合,发展成为集观光、采摘、休闲于一体的农业旅游品牌。
科技赋能与智慧农业:
- 利用数字技术提升蓝莓种植效率和品质,如通过智能灌溉系统和数字栽培系统实现高效管理。这种模式提高了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了人工成本。
合作社与家庭农场模式:
- 通过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形式,农户共同参与蓝莓种植,享受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例如,“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下,合作社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销售,帮助农户增收。
标准化与品牌化发展:
- 建立标准化蓝莓种植基地,并通过品牌化运营提升市场竞争力。例如,无为市通过标准化种植和品牌化运营,推动蓝莓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立体种养模式:
- 结合蓝莓种植与其他产业,如蜜蜂养殖,形成“蓝莓+蜜蜂”的立体种养模式,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这些商业模式各有特点,但共同目标是通过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的发展路径,提升蓝莓产业的整体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二、蓝莓种植新品种竞争激烈化
未来几年,中国蓝莓种植将更加注重新品种的引进和培育。目前,蓝莓种植技术不断进步,基质栽培成为一种新型的种植方式,有助于提高蓝莓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国内蓝莓育种工作也在加速推进,以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生产竞争的激烈化。蓝莓种植领域不断有新品种被培育出来,这些新品种在适应性、产量、品质等方面都有显著提升。以下是一些近期出现的蓝莓新品种及其特点:
L11蓝莓苗:这是一种具有高效益潜力的蓝莓新品种,其果实色泽鲜艳,口感鲜美,富含抗氧化剂,且抗病性较强。此外,L11蓝莓苗支持多种种植模式,如立体种植和有机种植,这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满足了市场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辽蓝513:这是由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选育出的早熟蓝莓新品种,具有果汁丰富、早熟的特点。辽蓝513的选育基于斯巴坦和南高丛蓝莓的杂交研究,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产量。
Baby Blues:由俄勒冈州立大学和华盛顿州立大学合作开发,是一种高产、适合机械采收的蓝莓品种。Baby Blues可以作为鲁贝尔高丛蓝莓的替代品种,在种植区广泛推广。
哥伦比亚巨人:同样是由芬恩开发的黑莓品种,果实较大且结实,适合新鲜市场销售。哥伦比亚巨人是Baby Blues的姐妹品种,两者均来自同一育种计划。
寨选7号:这是一种南高丛蓝莓新品种,由美国引进品种杂交选育而成。寨选7号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果实早熟且品质优良,适合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种植。
兴安一号:由内蒙古地区选育出的蓝莓新品种,具有抗旱、耐寒的特点,并且产量高。该品种特别适合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寒温带地区推广。

DrisBlueSixteen:这是由Driscoll's公司培育的一种蓝莓新品种,其母本为‘127D’和‘DrisBlueOne’。该品种在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生长和产量表现。
这些新品种的推出不仅丰富了蓝莓市场的选择,也为种植者提供了更多高效、适应性强的种植方案。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创新的蓝莓品种被培育出来,以满足不同地区和消费者的需求。
三、蓝莓深加工产品高端化
深加工是蓝莓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目前,蓝莓深加工产品种类繁多,包括蓝莓原浆、蓝莓干、蓝莓酱、蓝莓果汁和蓝莓酒等。这些产品不仅满足了不同消费场景的需求,还大大提升了蓝莓的附加值。然而,目前深加工产品多为低端产品,未来需要进一步提升加工技术,开发更多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
四、乡村振兴和农文旅三产融合
乡村振兴战略为蓝莓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许多地区通过发展蓝莓产业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打造集观光、采摘、休闲于一体的特色农业园区,提升了蓝莓的附加值,形成“连城带乡”的绿色生态空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蓝莓农业产业在乡村振兴和农文旅三产融合方面,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蓝莓产业通过延长产业链条,从种植到深加工再到休闲观光,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例如,麻江县通过蓝莓深加工产品如蓝莓果干、蓝莓饮料等,提高了蓝莓的附加值,并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怀宁县则通过发展蓝莓采摘、蓝莓旅居等项目,推动了农旅融合产业的发展。

农旅结合,打造特色旅游项目:蓝莓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例如,通江县龙池谷蓝莓示范基地通过举办蓝莓采摘节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不仅提升了当地的旅游收入,还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此外,麻江县的蓝梦谷景区通过蓝莓音乐节、马拉松等活动,实现了农旅、康旅、体旅的融合发展。
科技赋能,提高产业竞争力:科技在蓝莓产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临夏市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了蓝莓的产量和品质。此外,长三角蓝莓种源科技园项目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延伸,推动了农业产业升级。
政策支持与市场拓展:政府的支持和市场的拓展也是蓝莓产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例如,麻江县依托其蓝莓产业优势,积极引进企业投资建设全产业链项目,并与大型企业签订销售协议,进一步拓展市场。
五、数字科技赋能蓝莓产业发展活力
数字科技+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趋势,正在通过智能化、数据驱动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推动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多个地区通过引入先进的数字技术,如物联网、5G、水肥一体化系统等,实现了蓝莓种植的智能化管理。
例如在靖宇县的蓝莓产业中,通过一系列科技赋能和数字平台建设,推动了蓝莓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靖宇县在三道湖镇向阳村率先开展了蓝莓的可视化种植项目,通过益农云数字农业云平台,村民可以查看自家土地信息、蓝莓种植情况,并通过益农宝APP进行相关操作。这一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为农户提供种植建议,从而提升科学种植能力。同时,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农田空天地一体化的高效管理,为蓝莓种植提供了更准确、更科学的基础数据支持,不仅提升了蓝莓种植的效率和质量,还促进了蓝莓产业链的延伸和优化,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麻江县,该地也积极推动蓝莓种植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通过引进智能装备、建设温室大棚、推广智能灌溉等措施,让蓝莓从育苗、主培到种植的各个生长环节,都能看到创新的身影,也不断推动着蓝莓产业的发展。蓝莓三年结果、五年盛产,以前村民们栽种蓝莓都是露天栽培模式,管理粗放、果子品质差,市场竞争力弱,为了摆脱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先天劣势,现在温室大棚内不仅实现了水肥一体化管理,既节水节肥又降本增效,使得蓝莓的成熟上市时间也比传统的露天栽种提前了不少,大大提升了市场占有率。
此外,云南省腾冲市的数字蓝莓产业示范园也通过物联网平台对蓝莓生长环境进行精准调控,确保蓝莓在最佳条件下生长。腾冲市数字现代化蓝莓产业示范园项目总投资10亿元,在曲石、中和等乡镇打造5000亩以上的数字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体项目预计在今年年底建成,建成后年产值约4亿元,提供长期就业岗位500个,临时就业每年约50万人次,每年发放工资约6000万元。
六、市场规模显著增加
中国蓝莓行业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从起步到超越,每一步都充满了变革和突破。2000年左右,中国蓝莓商业化栽培正式起步,由佟立杰先生在山东胶南建立的青岛蓝玫瑰果实有限公司标志着中国蓝莓产业的初步建立。随后,从2009年到2015年,中国蓝莓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工商企业和金融资本的涌入推动了大规模种植,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实现了快速增长,同时种植范围也迅速扩大至全国27个省份。近年来,中国蓝莓产业实现了逆袭,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报告,中国已于2021年成为全球最大的蓝莓生产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全国种植蓝莓的省份从最初的10个扩大到27个,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东起渤海之滨,西至青藏高原都掀起蓝莓规模化种植热潮,栽培面积从最初的10公顷快速增长到7.36万公顷,年产量34.89万吨。
2023年,中国蓝莓产业的市场规模已达到数百亿元人民币,并且预计到2030年将继续增长。根据多方报告预测,预计到2031年,中国蓝莓行业的产量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市场规模将显著扩大。
七、市场竞争格局:仍未出现头部品牌
市场竞争方面,中国蓝莓市场呈现出较高的集中度,一些大型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占据了市场相对主导地位,但暂未形成头部品牌。预测随着市场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中小企业也有机会通过差异化竞争策略获得相当市场份额。
八、投资前景与风险
根据多份市场研究报告,中国蓝莓市场的投资前景被普遍看好。预计到2030年,中国蓝莓市场规模将达到约20893.87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5.73%。然而,投资者在进入该市场时也需注意潜在的风险,包括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等
九、发展趋势总结
中国蓝莓产业在未来几年内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品种的优化,蓝莓的产量和品质将进一步提升;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和品牌化战略的实施将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方向发展。此外,乡村振兴和农文旅融合模式的成功实践也将为蓝莓产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最后,蓝莓产业链上下游依企业现状,我们还关注到:蓝莓产业未来将更加注重产品多元化和品牌建设。一方面,蓝莓深加工产品品种的研发将更加丰富,不仅局限于鲜果销售,还会持续丰富,拓展到蓝莓干、蓝莓酱、蓝莓果汁、蓝莓酒等深加工产品满足不同消费场景的需求。另一方面,品牌化、标准化将成为蓝莓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打造地域品牌、认证有机蓝莓、推行良好农业规范,提升蓝莓产品的附加价值和市场认可度。
相关阅读
赛恩莱博私域数字营销解决方案,从引流、裂变、转化、激活、内容和用户沉淀几个关键点深入提供了18个数字化私域运营工具。助力品牌快速实现多渠道私域流量运营服务系统。同时,我们还联合虎鲸俱乐部专家资源,可为企业品牌、老板IP、商协会组织设计搭建数字营销和生态合作体系,解决“链接客户、客户管理、客户转化”的现实问题。(咨询+v:17602135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