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发展和消费升级,数字化应用场景加快融入日常工作生活。动下手指就能完成支付,点开App就能查看实时路况信息,在线预约就能远程就医,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各种业务……这都让我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便利和体验。面对科技带来的便捷,有人乐享其成,但也有人挖空心思钻漏洞,妄图从中谋取暴利。这不,江苏无锡的陈某就利用“无感加油”漏洞,上演了一出“空手套白狼”的戏码。
江苏的陈某某在从事顺风车生意期间,接触到了某能源公司推出的“AI无感加油”小程序。该小程序允许用户通过手机号码注册并绑定车牌后,实现无需现场支付的便捷加油方式,后台自动扣款,单笔单日限额为1000元,如果在延迟期限内未支付油费,则由能源科技公司先行垫付。
陈某某利用这一功能,购买了大量不记名手机号码,并将这些号码与租赁的车牌绑定。他通过朋友圈散播虚假优惠信息,声称通过他加油可以享受8折优惠,以此吸引车主。在收取车主的加油费后,陈某某并未支付油费,而是选择逃匿,累计逃匿了28万余元的加油费。
最终,法院认定陈某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判处陈某某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五万元。同时法院还要求追缴赃款28万余元并退还给能源科技公司。
此案件引发了广泛关注,不仅因为其涉及的金额较大,也因为“AI无感加油”小程序的便利性被不法分子利用,暴露出相关技术平台的安全隐患。目前,“AI无感加油”小程序已宣布关停,相关加油站停止无感加油服务。
此前有报道称,即使是在国家公安部“断卡”行动严厉打击的当下,无论是传统运营商还是虚拟运营商号段,在线下摊点和网络上仍然还能买到非实名认证的手机号卡。
业内人士表示,手机卡实名制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是底线和红线,目前国内电信运营商的所有销售渠道都严格执行手机卡实名制的相关要求,消费者不要相信网上任何所谓售卖非实名制手机卡的信息,从而招致上当受骗。此外律师也提醒,买卖不记名手机号都涉嫌违法。